你可能不会留意一座由红砖灰瓦构成的、静静坐落于长阳路的老式建筑。杰瑞李是一名11年纪的学生。 上周他同他的同班同学及社会老师Mr. Milne一同游览了犹太难民纪念馆。他说纪念馆的格调比较昏暗。照片中的纪念馆沐浴在夕阳下,街上有些许行人路过。它揭示了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犹太难民的真实状况。
这座纪念馆的前身是一个私人住宅。不久后,在1927年,当地的俄罗斯籍犹太人便主张把这栋房子改造成一所供当地犹太人使用的教堂。纪念馆由三层独立的展示区,你可以通过室内楼梯通往第二第三层。拱形的门廊是第一层的特色,它占据了第一层大部分的空间。第二第三层有许多由有犹太特色的镂空木雕窗。当然,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一些当代的复制品。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Mr. Milne回忆说他非常幸运能在参观过程中碰到一位耐心的导游。“我是如此的幸运碰上一位耐心的导游,她帮我们讲解了许多当时发生的事情,这十分有趣。”李也做出了相似的回答:“有一位热心的导游很细致的帮我们讲解了当时的历史和纪念馆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的一部分仿照了《安妮日记》中阁楼的雏形,《安妮日记》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犹太作家以及二战受害者。这一部分大都仿照她在日记的描述来布局的。你还可以在纪念馆里欣赏一部纪录片,它是关于当时犹太难民所遭遇的苦难。“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水晶之夜’的短片’,李说,”它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当晚所发生的事。”李同样也对纪念馆里家具和照片特别的布局十分感兴趣。对他而言,它们很好的展示了当时犹太难民的悲惨命运。“他们的条件一定非常艰苦。”李说。
历史总让人铭记我们现在享有的和平是多么的珍贵。“这个纪念馆值得一去,它使你对历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Jayla,一名11年纪的学生说,“这次旅程有助于使我们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现在所学的二战的内容。”这次去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旅程在相机的闪光灯中结束了,但我相信他们肯定不会忘记他们所看到的陈列着的物品和照片,因为它们揭示了犹太难民所遭受的苦难-历史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那一时期。